首页 学会介绍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了哪些启示

———— 高强

刚刚过去的十几天,对于北京市广大居民、包括笔者在内,是一段很难熬的日子。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发地”,一夜之间变成了“新的疫情爆发地”,不仅北京近两个月的“零感染”纪录被打破,首都也进入了“非常时期”,局部区域甚至启动了“战时机制”。特别是新发地人员的高度密集性和疫情蔓延的可能性,更增添了人们的惊恐、困惑、焦虑和期盼。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果断决策、靠前指挥、有力有节,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顾全大局、共克时艰,维护了首都大局的稳定;广大防控人员不畏酷暑、昼夜奋战、舍身忘我、服务人民,再现了中流砥柱的光辉形象。经过全市人民的拼搏努力,以新发地为轴心的聚集性疫情,保持了平稳波动的态势。虽然现在还不能轻言完全控制了疫情,后期的工作还很多,但可以公开向社会说,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阻止了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已经掌握了疫情的传播渠道、已经为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这场短兵相接的“新发地之疫”,使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有关方面深刻反思、牢记于心、举一反三、承前启后。

其中,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是: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人民和北京人民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二个启示是:控制疫情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预防工作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应当在做好疫情管控的同时,着力在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边巩固,杜绝此类聚集性疫情的再次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新发地之疫对全国各地都具有借鉴意义。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三个启示是:做好应急处置固然重要,但做好常态化防控、防止重大疫情发生更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在应急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常态化防控、特别是防范重大疫情发生方面,却办法不多、措施不硬、能力不强,形成很大反差。应急处置轰轰烈烈、可歌可泣,常态管控冷冷清清、无所适从。应该看到,处置应急事件的代价巨大、损失惨重,国家、社会和民众都深受其害。我们必须立足于预防为主,把各项常态性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精准防控、步步为营、全力防止局部问题发展成全局性问题、常态事件演变为应急事件;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扭转应急处置强、常态管控弱,应急处置惊天动地、常态管控无声无息的不协调状态,必须坚持常态在前、应急在后,两个机制都要强、都要硬。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四个启示是:北京爆发聚集性疫情的外因,可能还没有找到,而内因却很清楚,就是监测预警工作不到位。让我们再回顾北京聚集性疫情爆发之初的情况。六月十一日,西城区的一名确诊患者提供了曾去新发地市场采购海鲜的线索。这个线索是在流调中获得的,而不是在监测中发现的,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二天,有关机构按图索骥,到新发地开展检测,很容易就发现了多处标本呈现阳性,继而又检测到45名阳性患者。这些情况说明,聚集性疫情在新发地已经发生了,也说明监测预警疫情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监测做得及时不及时、时机把握得准确不准确,其结果完全不一样。新发地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和交易处,人员高度密集、往来四面八方,属于极易爆发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如果我们认识到位、工作扎实,就应当将新发地等场所纳入经常性监测的范围,坚持日常抽样检测。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在六月初就发现新发地的疫情,并尽早发出预警、尽快采取措施,迅速切断传播源,也可能在早期就扑灭了这场疫情。遗憾的是,我们当时没有这样做,错失了早期控制疫情的良机。现在北京已经对数百万人做了核酸检测,其效果绝对不如在六月初为新发地的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做检测的效果好。这个启示告诉我们,监测预警是做好常态化疫情管控的关键环节,对于控制疫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立足于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日常监测发现疫情,而不能单纯依靠流调获得信息。假如“西城大爷”再晚几天提供新发地的线索,情况会怎样?可能疫情已成燎原之火,难以控制了。“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百密一疏,漏洞百出”,这个惨痛的教训一定要汲取,并融化到我们的血液中。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五个启示是:监测预警薄弱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年非典疫情扩散,问题就出在早期监测不力、预警不准,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今年年初武汉的疫情蔓延,也是早期监测预警没有发挥好侦察兵的作用,发现迟、反应慢、应对力度小、防控措施弱。北京新发地之疫再一次印证了监测预警不到位对于疫情控制的巨大危害。我们不怕犯错误,但不能屡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监测预警长期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没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疫情监测预警队伍,没有设置专门的监测预警机构,没有配备专业化的监测预警人员,一旦有事只能临时抽调,能力不强、水平不高,难以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二是对监测预警的职能定位不准,认为监测预警是为应急处置服务的,只有在发生重大疫情时才能用得上,忽视监测预警在常态化管控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监测预警工作机制不完善,将监测预警视同流行病学调查,习惯于等待确诊病例出现后,才去查找密切接触者,不善于抢在疫情爆发之前,深入重点场所,对重点人群开展疫情监测,主动发现疫情。四是监测预警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监测预警工作要求严、任务重、风险高、责任大,而主要工作在基层,条件差、待遇低、很辛苦,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疫情监测预警提供的保障严重不足。

从北京新发地之疫得到的第六个启示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应当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总书记的这些指示,为改革监测预警体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家应当将组建国家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在中央、省、市、县四级,设置专门的疫情监测预警机构,配备专业化的监测预警队伍,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以中央垂直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应当完善监测预警工作职能,专职负责疫情的早期监测、评估、预警、报告等工作,发挥侦察兵和“吹哨人”的作用。应当在驻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当地科研、医疗、疾控、教育、文化和市场监管等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应当完善“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工作机制,立足于常态化的疫情监测,防止重大疫情发生,改善生产、经营、服务、生活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应当健全疫情直报系统,监测预警机构有责任直接向中央有关部门报告可疑疫情,并向同级政府通报;国家监测预警机构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到现场评估核实,并向当地政府反馈;当地政府必须积极响应、迅速研究,提出处置意见。应当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调动广大监测预警人员的积极性。

日期:2020年7月1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院内218信箱 邮编:100191

电话:8610-82805576   传真:8610-82805576

京ICP备1402278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215号